在夏天,尤其是氣溫達到四十度閣下的時間,中暑的情況非常多見,在中暑之後,患者不但會感到到頭暈腦脹,還會呈現嘔吐的情況。所以在夏季,一定要從各個方面動手,避免中暑。重要就是水一定要多喝,給身材補充大年夜量的水分。那麼,中暑之後,是不是可能艾灸醫治呢?
能。
中醫不雅念裏,中暑恰是正氣耗費,甚則清竅被蒙,經絡之氣厥逆不通而呈現神昏痙厥。如津氣耗散過火,會虛脫致逝世。而艾灸療法則能補充元陽之氣,可打消寒濕,消滅火氣。艾灸的純陽之氣進入人體後,風寒,濕暑,燥或等邪氣被環宇之雙重陽趕出體外,使身材得以輕鬆,從而有效緩解中暑癥狀。
中暑艾灸哪裡
1、陽暑
陽暑取穴:大年夜椎、曲池、合谷、內關、足三里
大年夜椎穴:正坐仰頭,該穴位於人體的頸手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掘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曲池穴:屈肘成直角,當肘彎橫紋盡頭處;屈肘,於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樞紐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內關穴: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年夜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
2、陰暑
陰暑取穴:腎俞、神闕、氣海、關元、陰郄、太淵
腎俞穴:採用俯卧姿勢,腎俞穴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閣下二指寬處。
神闕穴:在臍中部,臍中心。
氣海穴:採用仰卧的姿勢,氣海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直線貫穿連接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平分,從肚臍3/10的地位,即為此穴。
關元穴:它在肚臍眼的正下方,臍下三寸,也就是本人的手,橫放四肢的地位。
陰郄穴:位於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主
太淵穴: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或仰掌,當掌後第一橫紋上,用手摸有脈搏跳動處的橈側凹陷者中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