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
潼關,處於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之處,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八年抗戰時期,潼關壹直處於戰鬥的最前沿。飛機轟炸、炮擊、渡河與反渡河等故事,多少乎每天都在上演。1937年11月8日,日軍攻破了太原城的東、北兩面城牆,簇擁而入,太原淪陷。此前一天,日軍開端轟炸潼關,炮聲在潼關的上空,一直響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發布投降為止,多少乎整整8年。1938年3月7日,剛佔據山西風陵渡的日軍,忽然從黃河北岸向潼關鳳凰山隴海鐵路橋停止炮擊,猝不及防之下,潼關車站的客貨車被擊中,平易近房傾圯,大年夜眾出逃。駐守華陰的陸軍四十六軍,在軍長樊崧甫的帶領下馳援潼關,潼關縣城北的黃河沿線,一道道防備工事開端修建。但是,此時潼關駐軍缺乏炮兵部隊,只能主動防備。危機之中,十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再三懇求公平易近當局軍事委員會,調派炮兵部隊防衛潼關。潼關保衛戰打響!從1937年11月7日,第一次被轟炸到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潼關頂住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轟炸,成了日寇無法超越的雄關!
潼關保衛戰產生在1938年3月7日陝西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