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來源於殷商時代年初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虞舜時代,舜即位做了皇帝,在農曆正月初一這一天,帶領着手下人員,祭拜環宇神靈。以後,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
現代的祭儀情況雖迷茫難曉,但還是可能從後代的節儀中尋覓到一些古俗遺迹;如嶺南部分地區沿承有在歲首(新年終一)拜歲的風俗,新年時期隆重隆重的拜神祭祖節儀活動,由此可見上古時代歲首祭奠的蛛絲馬跡。
春節時期的慶賀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舞龍、游神、押舟、年例、逛廟會、逛花街、賞花燈、燒煙花,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祭奠神靈、先人風俗風行於南方沿海一帶,承繼古時風俗,春節時期多地有舉辦隆重隆重的報祭環宇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熱烈喜慶,年味濃烈。
春節時期貼年紅、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土偶情的差別,輕微處又各有其特點。春節平易近風情勢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平易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會合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