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帝廟號、名字、年號及年月表:
1、太祖 趙匡胤: 建隆 960年-963年十一月; 乾德 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 開寶 968年十一月-976年十二月。
2、太宗 趙光義: 平靜興國 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 ; 雍熙 984年十一月-987年; 端拱 988年-989年; 淳化 990年-994年; 至道 995年-997年。
3、真宗 趙恆: 咸平 998年--1033年; 景德 1004年-1007年; 大年夜中祥符 1008年-1016年; 天禧 1017年-1021年; 乾興 1022年。
4、仁宗 趙禎: 天聖 1023年-1032年十一月; 明道 1032年十一月-1033年; 景佑 1034年-1038年十一月; 寶元 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 康定 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 慶曆 1041年十一月-1048年; 皇佑 1049年-1054年三月; 至跟 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 嘉佑 1056年九月-1063年。
5、英宗 趙曙: 治平 1064年-1067年。
6、神宗 趙頊: 熙寧 1068年-1077年; 元豐 1078年-1085年。
7、哲宗 趙煦: 元佑 1086年-1094年四月; 紹聖 1094年四月-1098年蒲月; 元符 1098年六月-1100年。
8、徽宗 趙佶: 建中靖國 1101年;崇寧 1102年-1106年; 大年夜不雅 1107年-1110年; 政跟 1111年-1118年十月; 重跟 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 宣跟 1119年-1125年。
9、欽宗 趙桓: 靖康 1126年-1127年。
編輯本段北宋皇帝傳記
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927—976)趙匡胤,漢族,歷朝歷代的政變變亂缺乏為奇,「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就是由後周禁軍最高統帥趙匡胤發動的一次成功的政變。
趙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只統一了大半其中國,並且治國有方。宋朝的經濟跟文化之所以可能達到我國歷史上的又一個頂峰,與趙匡胤的治國之道有密切的關係。歷史證明,趙匡胤是一位推動歷史開展的出色人物。他對待權臣剛柔並濟,懷柔撫慰,很好的處理了世界統一後的軍權成績,永不用掉的好漢——趙匡胤。
宋太宗——趙光義
宋太宗(939年—997年)趙炅,漢族,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在其兄弟中,撤除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歲,比秦王太宗像趙廷美大年夜8歲。
22歲時,參加陳橋兵變,擁破其兄趙匡胤為帝,曾參加太祖統一四方的大年夜業。太祖駕崩,38歲的趙光義登基為帝,是為太宗,在位共21年(976~997),59歲去世,是宋朝的第二個皇帝。
宋真宗——趙恆
宋真宗(968-1022)997年即位,在位25年 真宗趙恆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學」,前期頗勤於政事。
公元1004年,真宗簽訂「澶淵之盟」,每年向遼國進貢,澶淵之盟後的100多年裡,宋遼之間保持着跟平局面,其余,宋遼兩邊在邊疆地區開展貿易,宋用絲織品、稻米、茶葉等,調換遼的羊、馬、駱駝等。宋真宗時,經濟敏捷開展,發行「交子」,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宋仁宗——趙禎
宋仁宗(1010-1063)1022年即位,在位41年。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仁宗即位時才12歲,由皇太后垂簾聽政,1033年親政,仁宗任用范仲淹等賢臣,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慶曆新政,雖改革掉敗,但同樣有一定的積極感化,也為隨後的王安石變法奠定了重要的頭腦基本。
仁宗性格寬厚,不事豪華,還頗能束縛本人,因此他遭到現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是事先的偶像皇帝。仁宗逝世於1063年,舉國傷悼,逝世時訃告送到友好國度遼國,竟然「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連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使者的手號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
」
宋英宗——趙曙
宋英宗趙曙(1032-1067)漢族,原名宗實,後改名趙曙,太宗曾孫,濮王允讓之子。仁宗無子,英宗少小被任宗接入皇宮撫養,賜名為宗實。1050年為岳州團練使,後為秦州防備使。
1055年破認為嗣。英宗在位時期,任用舊臣韓琦等人,不想改革,但與遼國跟西夏不產生戰鬥。1067年,病逝於宮中福寧殿。在位四年葬於永厚陵。
宋神宗——趙頊
宋神宗趙頊(1048-1085)漢族,1067年即位,在位18年。
英宗長子,1067年即位。1069年起用王安石變法,固然新法履行了十多少年,獲得一定後果,但在大年夜官僚,大年夜地主的支持下,變法掉敗,新法於神宗逝世後被廢除。神宗兵伐西夏,期圖一舉殲滅西夏。在慶州(今甘肅慶陽)宋軍大年夜破夏軍,佔領西夏二千里地皮。不事先來在永樂城之戰中慘敗。
神宗在位時,司馬光編輯《資治通鑒》實現,這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通史。
宋哲宗——趙煦
宋哲宗(1076年—1100年)趙煦,原名趙佣,漢族,宋神宗第六子。謚號哲宗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元佑八年三月即位,太皇太后高氏聽政。太后去世後,親政。在位十五年(1085~1100),建元元佑、紹聖、元符。元符三年卒,年二十五。廟號哲宗,葬永泰陵。事見《宋史》卷一七、一八《哲宗紀》。哲宗恢復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減輕農夫包袱,使國勢有所轉機。
次年改元「紹聖」,並結束與西夏會談,多次收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跟。 哲宗是北宋較有作為的皇帝。但是因為在新黨與舊黨之間的黨爭不但不獲得處理,反而在宋哲宗當政時期激化,種下了北宋滅亡的成果。
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1082~1135)趙佶,漢族,號宣跟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謚號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畫家,書法家。宋神宗十一子,哲宗弟。生母宋神宗欽慈皇后陳氏。哲宗病逝世,太后破他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1125年在位),在位25年,國亡被俘受熬煎而逝世,長年54歲,葬於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縣西北35里處)。善於楷、草書及山川、人物、花鳥、墨竹。
善於婉約詞,創建「瘦金體」。
宋欽宗——趙桓
宋欽宗(1100~1156)趙桓,曾名亶、煊,是北宋末代皇帝,生於元符三年(1100)四月十三日。宣跟七年(1125)十二月,在金兵放肆入侵之際,徽宗禪讓帝位,趙桓自願即位,是為欽宗,改次年為靖康元年。
宋欽宗即位後「聲技音樂,一無所好」,頗有抖擻之意。殺或貶蔡京,童貫等奸臣。雖任用李綱抗金,但欽宗過於脆弱,未多少便免其職務。靖康二年,與其父徽宗同被金兵俘虜北去,在位一年零兩個月。紹興二十六年(1156)逝世於燕京,享年57歲,葬於永獻陵(今河南省鞏縣)。
趙桓逝世在燕京是史乘有記錄的,有定論的。《辭海》、《中國歷史大年夜事年表》等說他逝世在五國城是錯誤的。
南宋 皇帝
宋高宗 趙構 (1127年—1162年)
宋孝宗 趙昚 (1162年—1189年)
宋光宗 趙敦 (1189年—1194年)
宋寧宗 趙擴 (1194年—1224年)
宋理宗 趙昀 (1224年—1264年)
宋度宗 趙禥 (1264年—1274年)
宋恭帝 趙隰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趙是 (1276年—1278年)
宋幼主 趙昺 (1278年—127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