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容縣歷史沿革,表現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秦朝,始皇在嶺南置三郡後,今容縣地屬象郡轄地。漢初屬南越國地,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容縣屬合浦郡合浦縣地。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將今縣境西南部之自良、古旺、大年夜里、同江、思旺一帶划出在蒼梧郡下置鄣平縣,今縣地既屬合浦郡合浦縣地又屬蒼梧郡鄣平縣地。
2、建安八年(203年)設破交州,合浦郡合浦縣跟蒼梧郡鄣平縣歸交州管轄。三國,容縣屬吳,為交州合浦郡合浦縣地跟蒼梧郡鄣平縣地。晉朝(公元281-420年),將合浦縣分置合浦、盪昌二縣,附屬交州合浦郡,今容縣地屬盪昌縣地,縣治所設於今容城城區。是容縣地置縣之始,距今1700餘年。南北朝,前期(420-465年)盪昌縣(今容縣)屬交州。南朝,宋泰始年間(465-471年),交州改越州後屬越州。南朝,梁壹般四年(523年),改盪昌縣為陰石縣,置陰石郡,屬石州(州治在今藤縣),郡治設於陰石,是容縣置郡之始。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陰石郡,改陰石縣為奉化縣。開皇十五年(595年),將今縣地西南之鄣平縣改為安人縣。開皇十八年(598年),復改安人縣為寧人縣。開皇十九年,將奉化縣改名普寧縣,附屬揚州永平郡(郡治在今藤縣)。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合浦郡之北流縣跟永平郡之普寧縣置銅州,州治設於北流縣,又從北流縣分置宕昌(今容縣地西南部)、新安(今容縣地西部)二縣,從普寧縣分置渭龍縣(今容縣西南部)。
3、宕昌縣建治未多少便析入普寧縣跟渭龍縣。貞不雅元年(627年),唐太宗頒令各州縣以地點地之名山大年夜川命名,銅州鏡內有名山大年夜容山,因改銅州為容州,此時置容州普寧郡。貞不雅十一年(637年),將新安縣劃歸渭龍縣跟普寧縣。貞不雅二十三年(649年),將原屬藤州轄下之寧人縣改名欣道縣,劃舊容州管轄。此時容州領普寧、北流、陵城、渭龍、欣道跟陸川等六縣。開元中,容州升格為都督府,移容州郭下之北流縣於西南60里,自此,北流縣與普寧縣、渭龍縣載然分域。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置容州管內經略使,領14州60餘縣,普寧縣(今容縣)及渭龍、欣道縣(其大年夜部在今容縣地)均附屬容州。元跟年間(806-820年),容州治所跟普寧郡治所由北流徙至普寧縣,容縣成為州治之始,隨之成為故國南疆的政治、軍事重鎮。五代十國,今容縣地屬普寧、渭龍、欣道縣地,附屬容州寧遠軍。宋朝,開寶五年(972年),廢欣道縣、渭龍縣,其地併入普寧縣。皇釣五年(1053年)置容州路(領11州),建炎年間(1127-1130年)復設容管,普寧縣為路、管治所駐地。元朝,普寧縣地概有今容縣地,附屬容州,事先容州領普寧、北流、陸川三縣。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打消普寧縣,其地併入容州。洪武十年(1377年)蒲月,改容州為容縣,附屬廣西承發布政使司梧州府。自此容縣之名因襲至今。
4、中華平易近國元年(1912年),容縣屬廣西省梧州府。2年屬鬱江道。3年屬蒼梧道。15年廢道後屬蒼梧行政督察委員。19年屬玉林平易近團區。21年屬梧州平易近團區。23年屬梧州行政監督區。29年起屬梧州行政督察區。1949年10月1日中華國平易近共跟國。1949年11月28日容縣束縛後即屬廣西省梧州專區。1951年7月玉林專區與梧州專區合併,遷署容縣辦公,稱容縣專區,時容縣屬容縣專區。1958年7月打消平樂、容縣兩專區,分辨設破梧州、玉林兩專區,容縣劃歸玉林專區管轄。自1971年至今,容縣屬玉林地區(今稱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