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謙明朝團體簡介: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 ,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代大年夜臣、平易近族好漢。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安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叱責朱高煦而受宣宗欣賞。後巡撫河南、山西。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告坐牢,因兩省明日平易近、官吏以致藩王力請而復任。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安排關鍵,親身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抗瓦剌大年夜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跟,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自願開釋英宗。跟議後,于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練習,又遣兵出關屯守,邊疆得以安定。事先朝務復雜,于謙獨運徵調,符合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省,居所僅能掩蔽風雨。但因特性梗直,招致世人忌恨。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大年夜將石亨等誣告于謙謀破襄王之子,以致其受冤遇害。明憲宗時,于謙被複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謚「肅愍」。明神宗時,改謚「忠肅」。有《于忠肅集》傳世。《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抹黑」。他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2、于謙少年時代簡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于謙出生於浙江杭州府錢塘縣平靜里(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祠堂巷)。祖居考城(今河南省平易近權縣程庄鎮於庄村)。太祖於伯漢先居山西後遷至姑蘇,高祖於夔仕元為官。于謙的曾祖父於九思任杭州路大年夜總管,遂搬家杭州錢塘縣平靜里,故史載于謙為浙江錢塘人。祖父於文化洪武年間任工部主事,父親於彥昭隱居故鄉錢塘不仕。
于謙少年時代馬上苦讀書,志向高遠。他敬佩敬慕文天祥的時令,懸文天祥像於座位之側,多少十年如一日。七歲時,有個跟尚驚奇於他的面貌,說:「這是將來救命時勢的宰相。」八歲時,他穿著白色衣服,騎馬玩耍。鄰家老者感到很風趣,辱弄他說:「紅孩兒,騎黑馬遊街。」于謙回聲而答:「赤帝子,斬白蛇當道。」下聯不只工整,並且還顯露出他非同平常的氣概。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考取辛丑科進士,以後踏上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