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的稱法有很多,其中就有山牛蒡、西洋參、大年夜力子等,採摘後可能直接使,也可能把牛蒡炮製晒乾做成牛蒡干,牛蒡乾的功能與牛蒡一樣,只是藥物的利用差別,所以患者要明白牛蒡乾的功能,才明白利用藥物的用處,那麼牛蒡乾的功能重要有哪些呢?懂得藥物的功能可從多方面來看,其利用也各有差別。
牛蒡干是鮮牛蒡切成片晒乾而成的牛蒡片。牛蒡乾的性味歸經與功能各家各有闡述。
一、牛蒡的性味歸經
【性味】辛,苦,寒。
①《綱目》:苦,寒,無毒。
②《分類草藥性》:味甜,性剛。
③《四川中藥志》:性溫,味甜蜜,無毒。
【歸經】《得配本草》:動手太陰經。
二、牛蒡的功能
【功能主治】祛風熱,消腫毒。治風毒面腫,頭暈,咽喉熱腫,齒痛,咳嗽,消渴,癰疽瘡疥。
①《別錄》:根、莖療傷寒寒熱,汗出中風、面腫,消渴,熱中,逐水。
②《藥性論》:根,細切如豆,面拌作飯食之,消脹壅。又能拓一切腫毒,用根、葉少許鹽花搗。
③《唐本草》:主牙齒苦楚悲傷,勞瘧,腳緩弱,風毒,癰疽,咳嗽傷肺,肺壅;疝瘕,積血。主諸風,症瘕,寒氣。
④《本草拾遺》:浸酒去風,又主惡瘡。
⑤《分類草藥性》:治頭暈,風熱,眼昏雲翳,耳鳴,耳聾,腰痛,外治脫肛。
⑥《貴州官方方葯集》:治傷暑。
⑦《四川中藥志》:治疥瘡。
⑧《藥品化義》:「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熱毒。味苦能清火,帶辛能疏風。主治上不風痰,面貌浮腫。凡肺經鬱火,肺經風熱,悉宜用此。」
三、牛蒡的藥用選方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或搗汁。外用:搗敷、熬膏塗貼或煎水洗
【選方】
①治熱攻心,煩躁模糊:牛蒡根搗汁一升,食後分為三服。(《食醫心鏡》)
②治頭面忽腫,熱毒風內攻,或手足頭面赤腫,觸著痛:牛蒡子根洗凈爛研,酒煎成膏,攤在紙上,貼腫毒,仍熱酒調下,一服腫止痛減。(《斗門方》)
③治反花瘡,並治歷年諸瘡:牛蒡根熱搗,跟臘月豬脂封上。(《千金方》)
④治喉中熱腫:鼠粘根(切)一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四服。忌蒜、面。(《延年方》)
⑤治頭暈痛:牛蒡子根四兩,白叟頭(酒洗)一兩,熬水服。(《重慶草藥》)
⑥治熱毒牙痛,齒齦腫痛弗成忍:牛蒡根一斤,搗汁,入鹽花一錢,銀器中熬成膏,每用塗齒齦上,重者不過二、三度。(《聖惠方》)
本文為大年夜家講解的就是牛蒡乾的功能,文章中介紹了牛蒡乾的功能,對藥物的選用偏方也有一定的分析,中藥方是經過藥物現實總結出來的,在利用時要注意藥物的功能與飲用忌諱,可避免用藥不當形成身材傷害。患者食用中藥一段時光後要按期做好身材檢查,如此葯食用後無後果時,要及時調換醫治疾病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