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平易近族的傳統節日有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桿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
1、蒙古族的那達慕
蒙古語意為「遊戲」或「文娛」。原指蒙古族傳統的「女子三競技」--摔跤、跑馬跟射箭。跟著時代的開展,逐步演變成明天的包含多種文化文娛內容的隆重慶典活動跟物質交換活動。歷史上的那達慕不受時光限制,平日在祭奠山川、部隊出征、凱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年夜型慶典等場合舉辦。
明天的那達慕,在每年夏秋之交舉辦,範圍一般是看昔時牧業的出產情況,小豐產小開,大年夜豐產大年夜開。活動內容除了傳統的「女子三競技」,另有文藝上演、田徑比賽跟各種經濟文化展覽以及訂貨洽商、物質交換等。
每年農曆6月初四開端的為期5天的那達慕,是蒙古族國平易近的嘉會。那達慕大年夜會的內容重要有摔跤、跑馬、射箭、套馬、下蒙古棋等平易近族傳統項目,有的處所另有田徑、拔河、籃球等體育項目。
2006年5月20日,那達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度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傣族的潑水節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平易近族跟西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
當日,中國西雙版納、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海內泰國人聚居地如噴鼻港九龍城、台灣新北市中跟區等地的人們清夙興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端持續多少日的慶賀活動。時期,大年夜家用純凈的凈水相互傾瀉,祈求洗去早年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稱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潑水節是展示傣族水文化、音樂跳舞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跟官方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存在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扮演有助於懂得傣族感悟天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平易近族特點。
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國平易近大年夜連合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西北亞各國友愛共同交換,對促進全州社會經濟文化的開展起到了積極感化。
2006年5月20日,該平易近風經國務院批准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度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藏族的酥油花燈節
酥油花燈節,藏語稱「美多卻傑」,其間還要由寺院舉辦跳神等歌舞活動。跳神者身穿綉袍,臉戴面具,在藏式喇叭、嗩吶、牛皮鼓跟鑼鼓的伴奏下,邊舞邊歌,以示歡慶。
每年藏曆正月十五日,為了慶賀釋迦牟尼與其他教派辯論的成功,在藏區各大年夜寺院都要舉辦油塑藝術展覽,即用黑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鳥獸的抽象並毀滅酥油燈停止祝賀。藏族稱之為「甘丹昂曲」,為傳統的宗教節日。
4、拉祜族的月亮節
月亮節是拉祜族稼穡節日,又叫「哈巴節」。拉祜語音「哈巴」,意為月亮,在拉祜年曆八月十五舉辦,原為祭獻月亮,歡慶豐產。
祭禮在晚上月出時舉辦,各家挑選最好瓜果作為祭品,用篾桌擺設,抬到祭山神的處所(寨子前面)祭獻為人們分出了耕耘季節的月亮。在月光下,全寨男女老少圍著篾桌跳蘆笙舞,歡度節日。
在信奉小乘佛教的處所,祭月亮參加了賧佛內容,地點改在寨內奘房。由佛爺在奘房掛上一幅繪有月亮圖案的白布,在白布下方設供桌、噴鼻爐、蠟台等佛事器具。入夜前,人們帶著鮮黃瓜、芭蕉、菠蘿等供品供佛,點噴鼻燃燭、燒紙錢,佛爺念佛禱告。
賧佛後,便到寨內活動。白叟齊聚喝酒烤茶;年青人云集歌場跳蘆笙擺舞、賽唱傳統歌謠,能唱出本平易近族的歷史淵源者就獲得歌手稱號。
5、苗族的花山節
花山節,又叫"跳場"、"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西南、滇南、川南一帶苗族的傳統佳節,源於青年男女的求愛活動,在每年5月初舉辦。
四川的興文縣一帶,雲、貴、川三省毗連,苗族同胞會合,人們跨省前來參加,人數常達數萬人,範圍隆重,萬眾歡騰。屏邊苗族自治縣舉辦的花山節範圍也很大年夜,文山、馬關、河口、蒙自等地的苗族同胞都趕去參加。
(7)西藏三日游遊覽擴大年夜材料
雪頓節是藏族傳統節日,來源於公元11世紀中葉。每年藏曆七月一日舉辦,為期四五天。雪登時藏語音譯,意思是「酸奶宴」,於是雪頓節便被闡明為喝酸奶子的節日。其後逐步演變成以演藏戲為主,又稱「藏戲節」。
屆時,拉薩市附近的住平易近身著鮮艷的節日打扮,扶老攜幼,邊飲邊談,手舞足蹈,不雅看藏戲,享用節日的歡樂。下午各家開端串帷幕做客。主人向賓客行敬三口乾一杯的「松准聶塔」,唱各種差別曲調的勸酒歌。歌罷,主人將酒三口飲完。敬酒聲、祝賀聲、歡笑聲經年累月。當晚霞染紅天邊,人們才踏著暮色分開羅布林卡。
據佛教規定,削發比丘在一段時光內禁止出門。夏季,藏曆6月底期滿,比丘出寺下山,世俗明日平易近以酸奶子停止施捨。事先純屬宗教活動。
17世紀中葉,清朝正式冊封五世達賴跟四世班禪後,西藏各地有名的藏戲集團會合到拉薩為雪頓節助興,雪頓節活動演變成為以藏戲匯演為主,宗教跟文娛活動相結合的重要節日,故又稱「藏戲節」,因其範疇範圍在寺廟內外,並以哲蚌寺為核心,故稱為「哲蚌雪頓節」。
18世紀初,雪頓節活動核心從哲蚌寺轉移到羅布林卡,容許市平易近入園不雅看藏戲。西藏平易近主改革後,雪頓節成為國平易近大年夜眾本人的節日。節日時期有哲蚌曬佛、藏戲扮演、逛林卡等活動。
每年的藏曆6月30日,拉薩市西郊的哲蚌寺都舉辦隆重的「展佛」活動,讓更多的信徒無機會膜拜佛祖,處所當局對如許的佛事活動不加干預。節日時期,羅布林卡內,摩肩接踵,林木間四處是帳篷、地席,藏族大年夜眾歡聚在這裡喝著青稞酒、酥油茶,吃著酸奶子,並不雅看藏戲跟不雅賞各種文藝節目。
1993年,拉薩市國平易近當局決定,從1993年起,每年舉辦一次拉薩雪頓節,同時舉辦拉薩雪頓節物質買賣會。1993年8月16日,首屆「雪交會」揭幕。現在雪頓節已開展成融文藝匯演、經貿洽商、招商引資、物質交換、產品展銷、體育競技、遊覽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節日嘉會。
2004年,拉薩市國平易近當局決定,為懂得決傳統雪頓節以藏曆為準,每年的公曆日期不一致,給國內外旅客形成方便的成績,從2004年起,除哲蚌寺展佛活動仍然按傳統的藏曆6月30日停止外,由市當局主辦的雪頓節牢固為每年公曆8月18日揭幕。
參考材料:網路—中國少數平易近族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