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養目標
道路:練習基地—祖山風景區東門—車廠—秋子峪—練習基地。
(1)察看早白堊世響山花崗岩岩基及花崗岩地貌。
(2)察看接觸蛻變感化及岩體與地層接觸帶附近的構造景象。
(3)察看基岩區河道地質感化跟更生代沉積物特徵。
(4)察看寒武紀地層的岩性與原生構造。
(5)察看秋子峪背斜構造,並停止構造活動分析。
(6)祖山天然風景區及明代長城遊覽旅行。
二、修養安排與修養內容
No.1
位於祖山風景區東門內微波塔(葦子峪林場)西約200m處路北側。
(1)察看響山花崗岩岩體及其次生構造、地貌。
祖山天然風景區地質上屬於早白堊世響山花崗岩岩基的一部分。該岩基出出面積約217km2,平面上以不規矩的橢圓狀(長軸北北東向延長達25km,出露寬度達15km)產出,出露地位為兩組斷裂的交會部位。在構造活動的持續感化下,響山岩體壹直擴大年夜,構成了兩期岩漿侵入。岩體與圍岩接觸界線為不規矩的鋸齒狀,岩體外部無定向組構,在接觸帶附近罕見圍岩捕虜體。本察看點位於岩體的東部邊沿,岩性為晚期侵入的中粗粒鹼長花崗岩。
中粗粒鹼長花崗岩:淺肉白色,中粗粒不等粒構造,部分似斑狀構造,塊狀構造,礦物定向性不明顯,部分發育晶洞構造。重要礦物因素及含量:石英20%~25%,他形粒狀,大小1~8mm;鉀長石大年夜於65%,肉白色,半自形—自形,大小2~10mm,少數3~6mm,大年夜者構成「斑晶」;斜長石5%~10%,灰白色,自形—半自形,大小4~9mm。主要礦物為角閃石跟黑雲母,兩者含量小於5%。
岩石原生構造是在岩石構成過程中產生的構造。響山岩基的原生構造重如果晶洞構造跟原生節理構造。在侵入岩中近於圓形、卵形或不規矩狀的原生孔洞稱為晶洞。晶洞大小不等,直徑由數厘米至數十厘米。晚期或前期的岩漿(或熱液)浸透晶洞,在晶洞壁常發育晶形齊備的石英、長石晶體。石英晶體生長好的稱為水晶,一般垂直於晶洞壁生長。響山花崗岩晶洞構造比較發育,標明該岩體是在伸展構造情況中構成的。響山岩基晚期侵入體華夏生節理較發育,在同一露頭可見三組相互垂直的原生節理。原生節理的產狀受岩漿侵位時的構造應力場的把持。
(2)察看花崗岩地貌。
響山岩體中發育很多差別偏向的近直決裂隙,包含原生節理跟次生節理。在表層地質感化下,特別是風化跟空中流水的剝蝕,響山岩體內構成了深谷奇峰、地勢陡峻的地貌特徵。在露頭上亦可見到兩組(產狀345°∠64°,5°∠80°~89°)或三組次生節理切割岩石的景象。
No.2
位於祖山風景區東門兩側。
(l)懂得祖山天然風景,接收愛國主義跟專業頭腦教導,加強情況保護認識。
祖山風景區系國度級風景名勝區、國度級地質公園、罕見植物跟瀕危野活潑植物保護區,位於秦皇島市區西北約25km的青龍縣響山—老嶺一帶,面積約118km2,最頂峰響山海拔1421m。在渤海以北、燕山以東諸山嶽均由響山開展連綿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命名之。
祖山有五大年夜景區,上百處天然景不雅,其中,天然地質博物館(十里廊谷)、原始遺留的罕見植物(天女木蘭)、遇風吹打的山嶽(響山)、變幻無常的六棵松(幻松)、原始叢林、草甸、瀑布以及明代石長城等景不雅更為惹人入勝。祖山風景區不只是南方少有的山嶽型叢林公園,也是停止地質、生物、情況等研究的精良的天然實驗室。
天女木蘭,又稱天女花、天蘭、山牡丹等,屬木蘭科木蘭屬,闊葉亞喬木,在國度罕見瀕危植物名錄中被列為第二級,是世界有名的可貴樹種。天女木蘭花期在6~7月間,花瓣乳白色,花蕊紅中帶黃,極為冷艷,樹葉油綠肥厚,枝幹光滑無紋,團體浮現出一種麗質秀美的仙女抽象。天女木蘭對情況的抉擇比較苛刻,在海拔1000m以上的地區才幹開花生活,一旦情況遭到破壞,便生長不良,乃至枯萎、逝世亡。現在,在我國僅有少數地區發明該樹種,而祖山現有1500株,並且成片生長,更是罕見。每年6月下旬,成片怒放的天女木蘭,長長的花梗隨風飄蕩,芳噴鼻撲鼻,宛若天女散花,令人戀戀不舍,嘆為不雅止。
在風景區大年夜門兩側的陡峻山坡上,葦子峪長城呈北東-南西向蜿蜒崎嶇。它在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由明朝建國功臣徐達掌管建築;公元1567年(明隆慶元年)又由平易近族好漢戚繼光主慎重建,為石長城,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察看山區河道的地質感化特徵。
風景區東門南側石河支流發源於響山,因為河道的下蝕感化,上遊河谷呈「V」字形;沖積物因素絕對簡單,重要為中粗粒花崗岩、中細粒花崗岩、石英正長岩等,分選差,稜角狀—次圓狀,部分可見礫石呈疊瓦狀陳列;發育河漫灘、淺灘,部分可辨別出I、Ⅱ級河道腐蝕階地或見到凹岸腐蝕、凸岸沉積的景象。
(3)察看響山岩體晚期中細粒花崗岩。
在風景區東門外兩側陡壁上,可見響山岩體邊沿的中細粒鹼長花崗岩。岩石呈淺肉白色,中細粒花崗構造、似斑狀構造,塊狀構造。重要礦物為石英,含量約25%,他形粒狀,大小0.5~2mm;鉀長石含量大年夜於65%,半自形,大小一般為0.5~2mm,壹般為2~4mm者構成「斑晶」。主要礦物含量5%~10%,以黑雲母為主,含大年夜批斜長石。該花崗岩的侵入時光略晚於前一個察看點的中粗粒鹼長花崗岩,前者呈脈狀侵入於後者之中,在南側長城腳下東約150m的陡壁上可見兩者的接觸關係。
(4)察看節理。
岩石中可見四組節理,產狀分辨為320°∠74°、12°∠76°、265°∠85°、115°∠85°,重要為次生構造,節理切割岩石,使花崗岩構成陡壁。這些節理標明岩體構成之後,遭受了前期構造活動的破壞。
No.3
位於祖山風景區東門東約1.5km處大年夜老峪村南東側陡壁。
(1)沉積岩與岩漿岩的微不雅特徵的察看及斷定。
響山岩體東部邊沿相的圍岩為中-晚寒武世沉積岩,分開岩體由西向東分布中寒武統徐庄組、張夏組跟上寒武統崮山組、長山組、鳳山組,為一套碳酸鹽岩、泥質岩夾石英砂岩的岩石組合,含生物碎屑灰岩。本察看點重要為中寒武世地層,微不雅上,岩石成層性好,層理構造發育,色彩以灰色、淺褐灰色、暗灰色為主,重要岩性為含雲母粉砂質頁岩、鮞狀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長石石英粗砂岩、含藻泥質條帶灰岩。地層呈中薄層狀分布在岩體之上,並發育褶皺構造,標明岩體侵入或前期的構造活動使地層產生了塑性變形。
(2)接觸蛻變感化及接觸蛻變帶特徵察看。
岩體邊部的岩石為細粒鹼長花崗岩跟正長斑岩。微不雅上,以淺褐色、灰褐色為主,塊狀構造,兩者之間見不到截然的界線,為過渡關係,越靠近圍岩岩石顆粒越細,由細粒花崗構造變為斑狀構造至隱晶質或玻璃質構造,即岩體邊沿有很明顯的細粒邊或冷凝邊。這是岩漿侵入到地層中,岩漿體的邊部遭到淬火而構成的,標明響山岩體與中寒武統的侵入接觸關係。
正長斑岩呈淺黃褐色,斑狀構造,塊狀構造。斑晶因素為正長石跟角閃石,前者為肉白色,含量5%~10%,自形,大小1~4mm;後者為黑綠色,含量小於5%,半自形,大小1~3mm。基質為隱晶質。部分發育假活動構造。岩體中可見圍岩的捕虜體。
因為岩漿烘烤,圍岩產生了接觸蛻變感化,構成接觸蛻變岩,使本來硬度低的灰岩、泥岩等變得堅硬。闊別岩漿岩體蛻變程度變淺,直至正常沉積岩。在差別時代的圍岩中,發育寬1~10cm的接觸蛻變帶,其界線不規矩,岩性重要為大年夜理岩、硅化岩、角岩,部分發育矽卡岩跟黃鐵礦化。
(3)褶皺構造的認識與察看。
在教師領導下,察看分析接觸蛻變感化及接觸蛻變岩的特徵,分析冷凝邊跟烘烤邊的成因,探究冷凝邊、烘烤邊對斷定侵入岩與沉積岩接觸關係的感化。測量接觸面產狀跟地層產狀,作侵入接觸關係剖面素描圖。
No.4
位於車廠村西南平易近居旁的公路邊。
(1)察看鬆散堆積物,分析其構成情況。
正長斑岩跟寒武系中薄層灰岩、泥灰岩中,發育寬約20m的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它重要由細粒花崗岩、中粗粒花崗岩、正長斑岩的礫石跟砂土、泥土構成,灰岩、泥灰岩、泥岩的礫石含量少,構造鬆散,分選性差。在垂向上,沉積物存在分帶性:①下部為礫石層,礫石的粒徑大年夜,5~45cm,以5~15cm為主,磨圓度較好,呈次稜角狀—次圓狀,含量大年夜於60%,略呈疊瓦狀陳列,其餘為細礫跟砂土;②中部重要為褐黃色砂泥層,呈長透鏡體狀,礫石很少,厚約40~60cm;③上部為磨圓度差的礫石層,礫石的因素下面以花崗岩、正長斑岩為主,下面以沉積岩為主,粒徑較小,大年夜概為3~30cm,磨圓度不好,為稜角狀—次稜角狀,含量大年夜於65%,其餘為鬆散的砂土。
(2)根據堆積物特徵,分析物源區。
在教師領導下,分析該點第四系堆積物的構成情況及物源區。該點內容較少,且在公路邊停止察看分析,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停止取捨。其余,請同窗們注意交通保險。
No.5
位於秋子峪村北約700m處公路西側採石場。
(1)察看褶皺及其伴生構造。
該察看點位於柳江向斜西側,為一直破背斜(圖4-20)。出露地層為中寒武統徐庄組跟張夏組,岩性重要為灰岩、鮞狀灰岩、竹葉狀灰岩、泥灰岩、泥岩及生物碎屑灰岩。鮞狀灰岩為中厚層狀—塊狀,灰色,鮞狀構造,顆粒大小1~2mm,圓狀,含量大年夜於80%,亮晶膠結為主,風化面上球狀鮞粒很明顯地凸出於岩石名義。生物碎屑灰岩呈灰色,生物碎屑構造、晶粒構造,中薄層狀,所含化石大年夜多為古生物碎片,完全的較少,重要為雙殼類。
地層中發育褶皺構造,為一個直破背斜。該背斜呈北北東向展布,樞紐走向5°~10°,向北東傾伏,傾伏角約10°;出露高度6~8m,寬度約30m;核部地層為徐庄組灰岩夾泥灰岩,翼部為張夏組灰岩、鮞狀灰岩跟生物碎屑灰岩;西翼地層產狀為300°~302°∠22°~39°,東翼為65°~82°∠30°~33°;發育正扇形節理跟次級褶皺。近背斜軸部的節理每每可成為精良的導礦跟儲礦構造。地區上該褶皺屬於上平山傾伏背斜的北東段,西翼地層被響山岩體破壞、腐蝕而不完全,由此闡明該背斜構成於響山岩體之前。
(2)察看斷裂構造。垂直背斜的展布偏向,發育一些斷裂構造,有的張開寬度大年夜於30cm,被風化構成的紅土及灰岩角礫所充填。它們是在褶皺構成過程中與擠壓應力平行的偏向上構成的張節理。
(3)沉積岩原生構造及岩溶景象。地層的原生構造跟次生構造發育,重要有瘤狀構造、程度層理、縫合線構造、羽裂紋等。察看、分析這些構造的構成原因。
(4)測量地層產狀,作背斜構造橫剖面素描圖,斷定褶皺範例。
圖4-20 秋子峪背斜橫剖面素描圖(據林建同等,2005)
三、回想與思考
(1)怎樣從田野的微不雅特徵斷定沉積岩與侵入岩?
(2)怎樣辨認冷凝邊與烘烤邊?它們在研究地質體之間的接觸關係方面有什麼意思?
(3)河道、洪流、片流構成的沉積物的特徵有何異同?
(4)怎樣根據沉積物特徵斷定物源區?
(5)試述背斜構造的成因。怎樣辨認褶皺範例?怎樣描述褶皺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