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俗 >汉字的起源和来历
用户头像
小明同学生活达人
发布于 2024-11-11 12:01:18

汉字的起源和来历

汉字的起源和来历?

浏览 210296收藏 8

回答 (1)

用户头像
知识达人专家
回答于 2024-11-11 12:01:18

都自称文化人,可你真的识字吗?

曾几何时,我们一度觉得以自己的知识储备教教孩子,还不是信手拈来?可事实上呢?

咱们这是吃了有知识没文化的亏!

就拿咱们天天写、天天看、天天用的汉字来说到底有哪几种字体?又都是咋来的?

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下汉字的前世今生

话说文明之所以能延续

其中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出现了文字

文字就如同一部时光机

使人类的智慧和经典得以穿越时空,一直传承所以为了能更好的记事儿

文字本身也经历数次的进化

一、诞生

很久很久以前,大伙记事儿主要靠脑子可脑子不好使咋整?

所以渐渐的,有一小撮人掌握了一种特殊的小本领,画画!

画画整滴好

媳妇娶得早

发生点啥,就画啥这个技能一解锁,就成了人类交流方式之一而为了交流的方便,大家就越画越简单慢慢地,有些画就被简化成了符号并刻在陶器上,叫做陶符有些学者认为陶符是咱最早的文字甭管是不是文字,反正写写画画的人越来越多还给这技能升了级,不但可以用来社交艾玛!

还能神交!把画刻在龟壳上,祈求神明保佑而龟壳被烧裂后。

会发出卜(bu)的音效所以这种求神的方式叫做 占卜

既然和神交流,那就得严肃点大家如果各画各的,都没准则,万一神误会了咋办?

这不行,得统一下!

于是就有人把大家常用的图啊符号啊定了个规则,让用的人心里都有个准数艾玛,这开始有点像咱们现代汉字的姿势了

于是初代成熟文字诞生了因为被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

所以就叫甲骨文

二、进化

甲骨文最流行的时代是商朝因为商朝人特别迷信,啥事都得问问神的意见除了占卜,大事小事还都得记一记

全国的小乌龟都不够你这么造啊!

这就是传说中的,没龟战争不过别担心,后来商朝人发明了一个备胎神器:

青铜器

于是要记点啥事,就刻在青铜器上那时候大伙都管青铜器叫金

所以刻在金上的文字就叫金文

甲骨文和金文一起用商朝人的艺术人生放佛到达了高潮

可也别高兴太早打南边来了个叫周的部落。三拳两脚就推翻了商

周朝比商朝强大多了,团队一强大,就特别喜欢讲规矩比如,虽然继承了原先的文字,但周朝人总感觉乱七八糟于是为了规范字体渐渐的,一种新型字体诞生了大篆

等等,大篆既然是竹字头,那是和竹子有关系?

没错,占卜用龟壳,记大事用青铜器那记点鸡毛蒜皮用啥?

书写材料便宜便捷写字这个技能,也不再是上流人士专属了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都可以get!可写字的人多,问题也多...

原来,周的地盘辣么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有些地方还自己造字离官方文字大篆越来越远那周王都管吗?

到了后期的周朝,各地诸侯渐渐雄起,周王室都保不住 了,哪还能操心文字统一!

那大篆就这么消失了吗?

也不是有个诸侯是例外,他抢到了周王室的一些地盘扎根下来,同时继承了周的正统文字这就是 秦

事实证明,尊重传统文化的人总能走到最后秦很快当上了天下老大,政治上统一了文字统一还会远吗?

三、华丽蜕变

秦在争霸的过程中地盘变大,人多事也多,字越写越简化

在统一之前就有了简化版本的篆文

小篆是秦的家乡字,于是在秦完成统一后,顺利成为官方文字,并且推行国内,以便巩固统治

这就是秦始皇完成大一统后和“统一度量衡”,一起施行的“书同文”

尽管如此,这么大的国家治理起来,依然很麻烦下面的人不停地抄抄写写,这小篆虽然比大篆简洁

可写起来还是一堆曲线,也累够呛!

于是,怕写不怕死的人,就发明了新的字体

这些负责抄写的人叫隶人

所以他们发明的字体叫隶书

从小篆到隶书的华丽蜕变,叫隶变

隶书到底有多牛

古文字经历了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而隶书一直沿用到现在

懂了么,隶书寿命老长了现在还在用!

隶书好是好,可抢了秦官方文字的风头,秦也不管管?

管不了啦。秦这个短命鬼,没蹦跶几下就死翘翘了。

四、百花齐放

和其他新上位的王朝一样,大汉也继承了前任的文字。

隶书越来越红,红着红着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之前的隶书犹存小篆的风韵

还是有点小弯小绕,而现在不一样了看上去 横平竖直 的有没有!

汉代的隶书就是汉隶,那句著名歌词就是打这来的

在瓶底书 汉隶 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你遇见你 伏笔

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汉也继承了秦的小篆

一般在正式场合使用

完成进化的隶书好写好学,用的人越来越多同时,诞生了更轻便的书写材料——纸张纸这个东西,太好用!太方便啦!

也被用作书信等更广泛的用途

咦?

汉隶不是横平竖直的吗?咋这么潦草?

那是平时可以工整,遇到急事,还要啥横平竖直

于是新字体:草书在打仗的形势下,作为军报,暗搓搓形成

据说草书是很早之前就有了

只是那会儿还不成气候

好好的为啥老打仗呢,原来汉朝也不好了很快新人变旧人,各路土皇帝打打杀杀

打进了魏晋南北朝

打归打,写字技能不能丢

魏晋时,书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书法不但没丢,还越长越工整了

这工整的字体被众人狂热追捧。成了字体中的楷模。人称:楷体

好看是好看,可太慢了。。。

写楷书像爬。慢悠悠,写草书又像飞,不好认!

那有没有字体是介于两者之间像正经行走,又快又好认的!

有的,它叫“行书”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行书。

至此,文字界百花齐放,隶、楷、草、行几大派各有粉丝

然而半路里又杀出个小妖精,开始宠冠文字界

五、一枝独秀

话说宋朝人发明了一样,可以普及书本和知识的新技术——活字印刷

这印刷术一出,写字的除了书法家,还有印刷工们!

他们对艺术有不同的而见解:什么行云流水,什么波谲云诡,根本搞不懂

于是后来产生了一种新的字体——宋体

写字就像娶媳妇,不是瘦来就是高!

有了活字印刷术的加持,宋体开始一统天下后来,牛逼到什么程度呢?

就连我们今天用电脑写各种报告,也离不开它

随后,进入了印刷的时代也就逐渐接近我们现在看到的字体

至于黑体、幼圆、华文彩云什么的也只能算宋体的晚辈

说到这,汉字的几大字体基本已经形成这些字体

就像是所有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尽管,历代书法家们的招式看似不同

但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汉字创立时的初衷

更离不开几千年代代相承的 精、气、神

以及岁月积淀的深厚底蕴

回答被采纳

评论 (2)

用户头像
小明同学1小时前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用户头像
小花农45分钟前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当前用户头像

分享你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