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名張亞子,是道教跟官方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
帝君兩側是「天聾」、「地啞」二侍童像。
「文昌」,本是星官名,包含六星,即北斗魁星之上六星之總稱。現代星相家認為是主大年夜貴的吉星,道教又將其尊為主宰功名祿位之神,稱為「文星」。
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晉朝為官,不幸戰逝世。明日平易近為他破了一座廟,成為梓潼處所的重要神明,稱為「梓潼神」。
文昌帝君除有抗擊戰逝世,忠主救平易近,對母親也是極端孝敬,是慈愛孝親的榜樣。
《梓潼帝君化書》記錄:「張亞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為吮之,並於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後值瘟疫風行,夢神授以《大年夜洞仙經》並法籙,謂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驗。」
成書於宋時的《文昌孝經》認為孝乃萬善之源,萬行之端,上慈下孝,推己及人。
宋元道士作《清河內傳》,傳說文昌生於周初,其後經過七十三次化身,出世為張亞子,成為梓潼神,玉皇大年夜帝命他掌管文昌府跟凡間祿籍。
唐代安史之亂,唐玄宗李隆基逃往四川。夢中掉掉落梓潼神互助,唐玄宗有感於張亞子英烈,追封其為左丞相。
其後唐僖宗因避內亂煩忙,亦入四川,親祀梓潼神,封張亞子為濟順王,並親解佩劍獻神。相傳,梓潼神還幫助唐朝部隊停息過兵變。
宋朝多位皇帝對梓潼神也先後有敕封,元仁宗延佑三年,敕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於是梓潼神遂被稱為文昌帝君。
明清兩朝也放肆尊供文昌帝君,清代時,被國度歸入正祀。凡世界學官,皆去文昌祠,並構築大年夜量的文昌宗廟,隆重祭奠。
隋唐科舉軌制產生後,文昌星尤為文人學子頂禮膜拜,說文昌是「職司文武爵祿科舉之本」。
元明以後,隨着科舉軌制的範圍化跟軌制化,對文昌帝君的奉祀逐步廣泛。
春祭是文昌帝君的嚴重祭典,在每年的二月三日(張亞子誕辰),一般由官方舉辦祀典。
秋祭每年八月初一(文昌帝君修成正果之日)舉辦。
迎神會的日期為正月十二到十八日,首尾兩日分辨是「迎神日」跟「送神日」。
如夢此神,科舉、測驗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