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英海外交官跟考古學家奧斯汀·亨利·萊亞德(Austen Henry Layard)發明白亞述獵獅浮雕。1840年月,萊亞德在奧斯曼帝國活動時,發明白一些現代碑文跟浮雕。大年夜英博物館不只收藏了這些文物,還持續贊助萊亞德的考古奇跡。
其後,外地人霍爾木茲·拉薩姆(Hormuzd Rassam)開端擔負萊亞德的助理跟學徒。他隨後到牛津大年夜學正式進修了考古課程,成為亞述考古專家,並參加了英國國籍。
1853年,拉薩姆在亞述巴尼拔的宮殿發掘出一批重要文物,其中就包含有名的亞述巴尼拔獵獅的浮雕。隨後,這些浮雕被送往大年夜英博物館。
對這種行動,拉薩姆曾經說:「因為既定的規矩是,只有一團體新發明白一座宮殿,其他人就不克不及再干預。因為我是大年夜英博物館的代辦人,所以我要為大年夜英博物館確保其保險。」
1849年,萊亞德出版了《尼尼微古迹手冊》,這激起了英國,乃至全部歐洲大年夜眾對亞述的極大年夜興趣。歷史學家、修養霍爾格·霍克(Holger Hoock)在其著作《想像的帝國:英國的政治、戰鬥跟藝術》(empire of the Imagination: Politics, War, and the Arts In the British World, 1750-1850)中指出,大年夜英博物館在該地區積聚的文化財富惹起了其在歐洲的競爭敵手的妒忌。
1851年,法海外交部長命令製作利西亞跟亞述人的浮雕模型,並贊助本國人在該地區停止新的探險。而在短短几年之內,美國史密森學會跟奧地利、瑞典的博物館在奧斯曼帝國的代辦人,都盼望掉掉落古亞述王國的文物。
亞述熱在歐洲爆發20多年後,奧斯曼帝國頒佈了更多的文物保護法。假如這一舉措早一些履行,或許埃爾金大年夜理石雕跟佩加蒙祭壇等重要文物的福氣會改變。德保羅大年夜學的考古學修養莫拉格·克塞爾(Morag Kersel)在其中東考古學著作中指出,1874年頒佈的《奧斯曼文物法》專門針對「歐洲對該地區的興趣」而制訂。
1884年,一部更有力的文物保護法發布了該國文化遺產的國度全部權。固然奧斯曼帝國崩潰後,英國促進了外地一項新的文物法的經由過程(1924),容許外地的文物出境,但伊拉克博物館的館長被付與了抉擇出境文物的權力。
亞述獵獅浮雕的展出勢必會惹起人們對亞述文化的新一輪興趣。不過,跟19世紀差其余是,展覽還彰顯了現代博物館的權力跟職責,並提示着人們國度獨破權、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
而假如逝去了兩千多年的亞述巴尼拔泉下有知,他也定會盼望,本人的雕像跟相幹文物,能以正常的渠道「拜訪」英國,而不是經由過程被掠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