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慶」一詞,本指國度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錄。我國封建時代,國度喜慶的大年夜事,莫大年夜於帝王的登基、誕辰等。因此我國現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明天將國度樹破的紀念日為國慶。
2、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破的紀念日。這裡應當闡明一點,在很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辦了有數十萬軍平易近參加的中華國平易近共跟國建國大年夜典。實在,人們腦筋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正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辦的典禮是中華國平易近共跟國中心國平易近當局成破盛典,而不是建國大年夜典。現實上,中華國平易近共跟國的「建國」,也就是說中華國平易近共跟國的成破,早在昔時10月1日之前一個禮拜就曾經發布過了。事先也不叫「建國大年夜典」,而是稱作「建國盛典」。時光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國平易近政治協商集會籌備會主任在政協第一屆集會上所致的揭幕詞中就曾經宣布了新中國的出生。
3、在中國國平易近政治協商集會第一屆世界委員會第一次集會上,許廣平談話說:「馬敘倫委員告假不克不及來,他托我來說,中華國平易近共跟國的成破,應有國慶日,所以盼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主席說「我們應作一發起,向當局倡議,由當局決定。」
4、1949年10月2日,中心國平易近當局經由過程《對於中華國平易近共跟國國慶日的決定》,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布中華國平易近共跟國成破的日子。以後,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世界各族國平易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國慶這種特別紀念方法一旦成為新的,全平易近性的節日情勢,便承載了反應這個國度,平易近族的凝集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年夜範圍慶典活動,也是當局動員與號令力的具體表現。表現力量,加強公平易近信念,表現凝集力,發揮號令力,即為國慶慶典的重要內容。
5、國慶閱兵。我國國慶自建國以來共有14次國慶閱兵,除1949年建國大年夜典的閱兵式外,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84年、1999年跟2009年的這三次國慶大年夜閱兵,經由過程國慶閱兵既可慶賀國慶、揚我國威,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國富強的國防力量,讓世界國平易近感觸到了激烈的驕傲感。
6、天安門升旗典禮。每逢國慶,去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是有數平易近氣中的幻想。因此,利用國慶長假去北京玩耍的人們,平日會趁早離開天安門廣場看國旗班的軍人升旗,以表達對故國的無比酷愛,看著五星紅旗漸漸升起,心中的沖動無以言表。
7、國慶聯歡會。國慶前後,各企奇跡單位為了慶賀國慶,弘揚企業文化,都會構造員工開展迎國慶聯歡會,用文藝扮演的情勢來表達國慶的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