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建國皇帝,原名朱重八。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擊破各路農夫叛逆軍跟掃平元的殘餘權勢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年夜明。朱元璋統治時代被稱為「洪武之治」。
2、明惠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稱其為建文帝。建文帝繼位之後,一改洪武時代的緩和氛圍,他重用黃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對事先的政治履行改革,履行惠平易近政策,器重農桑。
3、明成祖朱棣。朱棣十一歲就被父親朱元璋封為燕王,並於二十一歲就藩北京。建文四年,朱棣佔領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在群臣的「勸告」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號永樂。
4、明仁宗朱高熾。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他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愛好讀書。在位時期開展出產、與平易近休息,為「仁宣之治」打下基本。
5、明宣宗朱瞻基。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逝世於乾清宮,時年38歲,謚號憲天崇道賢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6、明英宗朱祁鎮。九歲即位,年號正統。即位初大年夜事權歸太皇太后張氏,以三楊掌管政務,持續履行仁宣朝各項政策,社會經濟有所開展。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逝世於乾清宮,時年38歲。
7、明代宗朱祁鈺。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鎮弟。即位後收拾吏制,使吏治為之一新,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復辟被廢黜囚禁而氣逝世,長年30歲。
8、明憲宗朱見深。明英宗長子,初名朱見浚。景泰三年(1452年)被廢為沂王,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又被破為皇太子,改名朱見深。於天順八年(1464年)登基,年號成化。
9、明孝宗朱祐樘。在位時期,即位後盡力改變憲宗時朝政腐敗狀況,驅趕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年夜夏等賢臣,使明朝再度復興並開展為亂世。史稱「弘治復興」。
10、明武宗朱厚照。明孝宗明日長子,母親慌張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廟號武宗,謚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於北京十三陵之康陵。
11、明世宗朱厚熜。1521年到1566年在位,在位45年,時光之長在明代皇帝中僅次於其孫子明神宗,年號嘉靖。晚期收拾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後史譽之謂「復興時代」。
12、明穆宗朱載垕。登基後內憂外患使他關懷朝局,對他登極後處理政務有著較大年夜的影響。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年夜臣的大年夜力互助,履行革弊施新的政策。
13、明神宗朱翊鈞。隆慶二年破為皇太子,隆慶六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曆。登基初期,面對內憂外患,由內閣首輔張居正掌管萬曆朝新政。
14、明光宗朱常洛。明代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萬曆帝長子,在位一個月。廟號光宗,謚號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葬於十三陵慶陵。
15、明熹宗朱由校。明光宗朱常洛長子,十六歲即位,後因不測落水成病,1627年去世,長年23歲,廟號熹宗,謚號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葬十三陵之德陵。
16、明思宗朱由檢。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朝亡國之君。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後,於煤山自縊身亡,為江山社稷而逝世,長年35歲,葬於十三陵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