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施足拨节肥,重施攻苞肥可防玉米秃顶和缺籽少粒。首先是品种,如果品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就容易秃尖。1.如遇高温天气,可及时浇水,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加土壤湿度,可减轻高温干旱的影响。2.施足底肥,(农家肥,微生物菌肥),增施穗肥,粒肥,(磷,。
玉米缺粒的原因主要是授粉不足导致的。因为玉米在开花的时候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会导致柱头没有接触到花粉或者会因授粉不足影响受精,因此在开花阶段要配合人工辅助授粉,这样才可促使更好的提高果实品种。主要是因为干旱等外界因素导致的授粉不足引起的。。
玉米常见的地下害虫有: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二点委夜蛾等。危害玉米的地下害虫:危害玉米的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为害玉米的地下害虫有蝼蛄、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
玉米种二次拌种,机播深度、种肥同播,行株距,苗前除草剂。选择适区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一种子发芽率及芽势。二播种深度。三玉米生育期等。种植玉米应注意土壤中营养元素均衡、病虫害防治、保苗率等多种因素。苗期主要有猝倒病,发现病。
及时追肥,促进生长,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虫害及早防治。高海拔种植玉米应保持充足的水肥,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追肥,促进生长,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
病毒病,大小斑病,褐斑病,顶腐病,穗腐病,星黑穗病。金针虫,地老虎,蓟马,灰飞虱,玉米螟,棉铃虫,蚜虫,叶螨。玉米种植的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褐斑病、大小斑病、黑穗病、锈病,玉米螟、粘虫、草地贪叶蛾、蚜虫、红蜘蛛。。
发病初期,植株的叶片突起,出现青灰色干枯,似霜害;根系和茎基部呈现出水渍状腐烂。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髓部维管束变色,茎基部中空并软化,致使整株倒伏。发病轻的也使果穗下垂,粒重下降。首先是根系发病,局部产生淡褐色水。
(1)种植抗病品种种一般耐旱品种较抗病,马齿型玉米较甜玉米抗病;早熟种较晚熟种发病轻。(2)加强农业防治早春防治玉米螟等害虫,防止造成伤口。在病瘤破裂前割除深埋。秋季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实行3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注意防旱。
玉米苗前除草和苗后除草都行。玉米在种植前除草效果特别好。玉米在出苗前除草剂效果最佳。在玉米长出5片可见叶化除最好。玉米苗前封闭化学除草效果好。玉米苗前封闭除草最好,安全,高效,不伤苗。。
倒伏风险加大、病虫为害增加、品质下降、产量不仅不增加反而降低。1作物抗性下降,易发生病虫害和倒伏。2产量不增反降,施肥经济效益下降。3养分大量损失造成大气和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容易倒扑,含青易感染病虫害,不通风透气,结实率不髙,造成减产。。
玉米抽雄期耗水强度大,因此当*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就需要及时浇水,避免造成干旱减产。另外,玉米生长后期还得注意灌浆水的补充,可在籽粒灌浆中期进行。当然遇到暴雨积水问题也要注意及时做好排涝工作。⽟⽶抽雄以后,开始进⼊⽣殖⽣长阶段,这个时。
玉米制种生产中,一般去杂去劣可分3次进行。玉米制种生产中,去杂去劣一般分为三次进行。玉米制种生产中一般去杂儿去劣可分三次进行。玉米制种生产中,一般去杂去劣可分3次进行。。
吸取叶片上的叶液(叶绿素),造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蝽蟓是刺吸式口器害虫,吸食叶片汁液,影响玉米光合作用。受盲春蟓危害后,玉米叶片叶绿体被害虫口针破坏,影响正常光合作用。。
及时销毁病残体;合理密植和施肥,促进早熟,注意虫害防治;用50%二氯萘酯可湿性粉剂拌种,每100千克种子用药0.2千克;玉米抽穗期用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重点喷雌穗及下部茎叶。清除并消毁病残。
玉米全蚀病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合理轮作,深翻整地,清除病残体,用硅噻菌胺等农药拌种,发病初期用笨醚甲环唑+多菌灵等农药混合液喷施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换茬,是防治玉米全蚀病的最好方法。加强农业综合防冶可以用笨醚甲环。
玉米倒伏有可能是品种、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当、遭遇暴雨和大风。玉米倒伏的原因主要有品种不抗倒伏、密度大、氮肥过大、没有及时花控、遭遇暴雨大风造成的。品种原因,密度过大,偏施氮肥,遭遇暴雨大风。。
种植的玉米苗不齐,可能是干旱或水渍地原因引起。种植玉米苗不齐的原因可能是:整地质量粗放,玉米种子质量不高,播种质量不高,不良天气因素的影响,化学除草影响。。
可选择在玉米6-12片叶的时候,喷施控旺药,可喷洒植株上部叶片,不可全株进行喷施,可有效促使玉米籽粒饱满,增加粒数和粒重。。
受侵染的叶片上形成大型核状病斑,在田间初为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一般长5-10厘米,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联合纵裂,叶片枯死。高温高湿易发生,连年大面积种。
1、及时灌溉:高温干旱叠加发生时,要及时灌溉,其作用一是补足土壤水份,二是降低田间温度,以利于玉米的正常开花、授粉及结实,促进籽粒灌浆。2、喷施抗旱剂:叶面喷施美洲星及旱地龙等黄腐酸抗旱剂。黄腐酸含有植物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和生物活性基,具有。
玉米大斑病主要是由大斑突脐蠕孢菌引起的。在玉米的生长季节中,越冬菌源会产生孢子,孢子能够随着雨水、气流等媒介扩散至植株的叶片上,当温度、湿度适宜时,便会萌发入侵。玉米大斑病主要是由大斑突脐蠕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由雨水传播的。。
病菌可能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从植株的气孔或伤口侵入。玉米60cm高时组织柔嫩易发病,害虫为害造成的伤口利于病菌侵入。病菌可能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从植株的气孔或伤口侵入。玉米60cm高时组织柔嫩易发病,害虫为害造成的伤口利于病菌侵。
1.在玉米抽雄期间,阴雨来临之际,可以选择喷施一些调节剂来延迟玉米抽雄的时间,避开阴雨天气。2、也可以在玉米抽雄之前,通过喷洒1000倍溶液的硼砂的方法来促进玉米产生花粉的量,提高花粉的活性。3、人工辅助授粉,这是提高授粉质量最直接的一种办。
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品种,精耕细作施足底肥,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抽雄吐丝期遇干旱一定要浇水,适时收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品种选用、种子处理、播前整地、适时播种、合理密植、苗期、穗期、花粒期、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
种植玉米,看玉米品种,看自然因素,最多能产1800斤,平均1400斤。与品种有关,玉米一般亩产在600公斤左右。玉米一亩地产量在800-2000斤不等,与土壤条件及栽培技术息息相关。。
由于该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几节的叶鞘和茎杆,引起茎基腐烂,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输送,因此造成的损失较大。若防控不及时,纹枯病会导致叶鞘腐烂、叶片枯死,大大降低光合作用而减产。。
玉米种植每亩地应该在5000株左右。种植玉米必须多播10%种子。保证出苗够数才能高产。适当密植。种植密度一般在4500—5000株左右比较合理。玉米根据品种特性适宜密度种植,一般公顷保苗在50000—55000株,也有个别更密植的品种比如天。
秸秆还田是一种保护性耕作,免耕或者免深耕也是一种保护性耕作,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也是一种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玉米保护性耕作就是指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不破坏原耕层土壤直接播种的种植方式。。
药剂拌种。用内吸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粗缩病的传播。播种时,采用种量2%的种衣剂拌种,可有效的防止灰飞虱的危害,同时有利于培养壮苗,提高玉米抗病力。播种后选用芽前土壤处理剂如40%乙莠水胶悬剂,50%杜。
传播途径土壤中越冬菌源及种子带菌在玉米播后至抽雄吐丝期不断由根系侵入,在田间病健株接触也可传染,病菌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玉米乳熟期以后进入感病阶段,灌浆至成熟期雨量、雨日与发病关系密切。高温、高湿利于发病,雨后天晴常出现发病高峰。生产上矮杆。
玉米生长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有:1、土壤结构良好。2、土壤有机质与矿质营养丰富。3、土壤水分状况适宜。4、土壤质地对玉米生长有不同影响。玉米播种土壤覆盖深度一般为3~6厘米左右。。
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青枯病的显症高峰期,多数叶片由下而上表现青枯症状,少数为黄枯症状,也有在乳熟期整株叶片突然出现青灰色、枯萎的早死现象为急性症状,植株茎部先发黄变褐,后变软,根系发育不良,根少而短。根和茎基部呈水渍状腐烂,果穗常下垂。茎。
玉米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等;虫害有:玉米螟、蚜虫、草地贪夜蛾等。如锈病、纹枯病、大(小)斑病、瘤黑粉病、大螟、玉米螟、草地贪夜蛾、蚜虫等。玉米主要病害:粗缩病、叶斑病(大、小斑、弯孢霉叶斑、褐斑病)、顶腐病、纹枯病、瘤黑粉病、丝黑穗。
轻微的倒伏可以扶,严重的话不能扶,一扶茎杆会倒。玉米倒伏有3种,需要人工扶起的有根倒伏和株倒伏,如果是半腰倒伏就没有没有必要扶了,直接割了喂生口得了。玉米轻微倒伏可以服,如果倒大劲了,就不能再服了,一服就伤苗了。玉米倒伏不需要人工扶起,因为。
可在玉米心叶末期,当花叶率达10%时应进行防治。用3%辛硫磷颗粒剂5公斤+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0毫升拌均匀,制成毒沙,撒在玉米心叶内。据试验,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同时还可兼治玉米蚜虫,防治效果可高达96.8%。使玉米授粉和。
1.植株过高,不耐密植,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2.穗位高、易倒伏的品种。3.雨量过多造成玉米营养生长过旺,植株高大的地块。4.密度过大,水肥供应充足的地块。玉米化控技术的原则: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量和浓度;在玉米6-9叶期喷洒;喷大不喷小,喷强。
实行大面积轮作;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苗期注意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采用地膜覆盖和种衣剂拌种。两种方法防治玉米根腐病:一是增施硫酸钾、氯化钾或含钾复合肥,每亩用纯钾6-7公斤作基肥。多划锄,提高地温。加强肥水管理,促苗壮。杜绝病株秸秆还田,减。
玉米叶子是紫色的原因:主要是地下水位过高造成暗渍和缺铁,锌引起的。可能是品种的特征,如果是旗叶发红是玉米螟危害所致。土壤缺磷或是田间低洼积水,地下害虫危害,施肥不当引起烧苗。缺磷、低温影响对磷的吸收、土壤板结等都能引起玉米叶子变紫色。如不属。
玉米出苗期,通过人工划锄的方式除草,同时可提高土壤的通透性,有抗旱防涝的作用,缺点是费工费时劳动效率低。玉米出苗后看叶片数及时使用除草剂避免产生药害。。
(1)秸秆还田一般作基肥用。(2)秸秆还田数量要适中。(3)秸秆施用要均匀。(4)适量深施速效氮肥以调节适宜的碳氮比。玉米秸秆还田的主要技术是打碎、深耕、深翻、压实、浇水等。玉米秸秆一般打碎均匀深犁压埋,使土壤实落,不影响作物播种,正常出苗。
缺锌可老叶上出现明显灰褐色或暗褐色枯斑,幼叶呈白色。玉米缺锌会造成抽雄、吐丝延迟,有的不能抽穗,有的能抽穗但果穗发育不良。玉米幼苗期缺锌,新生叶的叶脉间失绿,呈淡黄色或白色,叶片基部2/3处尤为明显;叶鞘呈紫色,幼苗基部变粗,植株变矮。玉米。
玉米褐斑病,主要选择抗病品种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玉米褐斑病,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玉米新病害。致病菌属鞭毛菌亚门节壶菌属真菌。是玉米上的一种专性寄生菌,寄生在薄壁细胞内。这个应该是玉米的锈病,可以用,粉锈宁,或者是戊唑醇防治。。
主要以幼虫危害玉米的叶片、茎秆、果穗、雄穗等部位,初孵幼虫主要为害玉米叶片的表皮及叶肉,随着害虫的逐渐长大,大龄幼虫潜入心叶内蛀食心叶和茎秆,被害叶片长出展开后,呈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称为花叶;茎秆被害后,风吹容易发生茎折。玉米雌穗。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积极研发推广安全高效、环境友好的新技术、新产品,助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取得显著成效,为提前实现零增长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玉米圆斑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虫媒传播、气流传播等。玉米圆斑病传播途径:。
玉米生长期在130天左右,选种选种子饱满。玉米生长期是60天一125天,进行杂交选种。玉米生长期是120一一130天。春播生长期稍长,夏播稍短。玉米生長期和品種有關,根據地區溫度不同,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品種。。
玉米秃尖是因为营养不充分,玉米尖上的小花在生长发育时如果遇到极端天气如高温,这样就会使玉米顶部的小花因为养分不充足而发育受到抑制,导致小花在分化过程中出现退化的现象,一方面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会造成玉米授粉不良,胚胎受精发育无法正常的发育,另。
玉米红蜘蛛是玉米常见害虫之一,对叶片会形成很大的危害,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乳油等药物根据比例进行喷药防治,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病菌主要从根部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致根茎腐烂并向地上茎基部发展而表现出多种症状。玉米茎腐病自根系侵入,在植株内蔓延扩展,造成根部和茎基部腐烂,引起倒伏或整株枯死。玉米茎腐病的发生规律:本病系真菌性土传病害,病原由几种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而致,如。
黑玉米与常规玉米,只不过是颜色不同而已,种植方法应该一样。黑玉米是糯玉米的一种,由于产量低,效益差,人们种植的面积不大,种植的方法与正常的玉米一样,密度要大些。。
选用抗病品种,要不断更换新品种,种植生育期合适的品种。适当调节播种期,尽可能使玉米孕穗至抽雄期避开雨季。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在高海拔区域播种适要适时早播,避免后期秋风来临和湿度太大。防治玉米腐穗病,可以选用抗病品种,使用福尔马。
因玉米苗龄及植株大小而有差异,一般3-5厘米,之前计为心,之后计为叶。玉米拔节前心叶露出3~5厘米为该叶片的可见叶期。玉米拔节前心叶露出1.5~2厘米为该叶约可见期。因玉米苗龄及植株大小而有差异,一般3~5厘米为该叶约可见期。。
玉米水肥一体化用滴灌方式较好。一般的都是用滴灌这种方式比较好实用节约。玉米水肥一体化用滴灌方法好,省工省时。玉米水肥一体化灌浆方式相对要好。玉米种植中水肥一体,膜下滴灌效果最好。个人认为应该采用膜下滴灌模式好。。
药剂拌种,墒沟通风滤水。早期及时喷施甲霜灵锰锌600倍液预防和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对水叶面喷雾。培育壮苗,发病初期及时将病株连根拔起带出田间。防治玉米顶腐病首先药剂拌种,早期及。
首先是种子,二是土壤,三是气候条件,病虫害等的影响。1、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2、合理施肥灌溉做好除草。3、合理密植,防治病虫害。4、适时栽种和收获。品种是关键,再要有适宜的土壤条件跟环境条件。一是种子,二是土壤,三是气候条件,四是管。
玉米病害有丝穗病、粗缩病、纹枯病、青枯病、瘤黑粉病等,害虫有蚜虫、红蜘蛛、玉米螟等。玉米病虫害主要有粘虫,蓟马,玉米螟,粗缩病等。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等,虫害有玉米螟,粘虫等。有草地贪夜蛾,玉米螟,大小斑病,穗腐病等。丝黑穗病。
适时施肥要根据不同地力水平和不同品种的需肥特性进行配方施肥,一般每亩施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分别为16—20公斤、10—15公斤和15—20公斤。市场上常见的化肥,磷肥,氮肥,最好是复合肥,但要对症施肥。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必须合。
纹枯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籽粒形成至灌浆期,苗期和生长后期很少发生。主要为害叶鞘和果穗,也可为害茎秆和叶片。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穗。
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危害较重;卵期干旱,玉米叶片卷曲,卵块易从叶背面脱落而死亡,危害也较轻。玉米螟发生的轻重和为害程度与越冬基数、气候、天敌及寄主植物的种类、品种、生育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1、越冬基数:一般幼虫越冬基数大的年份。
玉米粘虫:粘虫是种昆虫,为鳞翅目,夜蛾科。遍布各地,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粘虫从外观很好分辨,头红褐色,体色由淡绿至浓黑,体长17-20毫米。防治玉米粘虫很简单,市面上的药剂也有很多,常用的有50%辛硫磷、4。
播种过密、施氮过多、湿度大、连阴雨多易发病。主要发病期在玉米性器官形成至灌浆充实期。苗期和生长后期发病较轻。播种过密、施氮过多、湿度大、连阴雨多易发病。主要发病期在玉米性器官形成至灌浆充实期。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流行,除与玉米感病程度有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