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晁卿衡
(唐)李白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賞析:
李白這首詩作《哭晁卿衡》,詩題中的晁衡,就是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呂的漢名。
阿倍仲麻呂在大年夜唐開元五年,也就是公元717年作為遣唐使離開大年夜唐,因為敬慕中漢文化,學成之後並不回國,而是留在大年夜唐持續進修,乃至參加了科舉測驗,中了進士,獲得了在唐朝仕進的機會,深受唐玄宗的器重。
天寶十二年,也就是公元753年,曾經五十多歲、在唐朝生活了三十多年的阿倍仲麻呂被獲准回國,但不幸的是船隊在航海途中遭受風波,觸礁沉沒。
很快,一個對於「阿倍仲麻呂被溺亡」的消息傳回了大年夜唐,李白聽到之後,悲哀欲絕,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日本晁卿辭帝都」,李白在詩的第一句就回想起未多少前歡送晁衡回國的熱烈場景。
事先長安朝野人士紛紛送別,連唐玄宗都親身題詩相贈,晁衡也寫下了「西望懷恩日,東歸感義辰。壹生一寶劍,留贈交友人」的詩句,表達了本人依依惜其余心境。
緊接著,李白想像了好友回國的船隻在茫茫大年夜海中飛行的場景:「征帆一片繞蓬壺」。
蓬壺,是傳說中的海上仙山、蓬萊仙島,晁衡的船在風波中安穩在島礁眾多的大年夜海上,似乎預示了一種傷害的到來。
緊接著,「明月不歸沉碧海」,名義上是寫一輪潔白的明月沉淪於無盡的碧海,現實上暗喻了晁衡的罹難,同時也以明月來比方晁衡高潔的品德,更讓平易近氣生無窮的可惜跟憂愁。
最末一句:「白雲愁色滿蒼梧」,晁衡的拜別似乎讓江山變色,連上蒼都滿面含悲,白色的愁雲覆蓋著海上的蒼梧山。
李白在這裡以白雲含愁來抒發本平易近氣坎的憂愁,將聽到友人拜別兇訊的悲傷抒發到了極致。
但是隨後,劇情產生了戲劇性的突轉。晁衡所乘坐的船確切在海上遭受了風暴,之後漂泊到明天越南一帶的海疆,並且遭受了海盜,同船一百多人全部喪生,晁衡經歷九逝世一生,於天寶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輾轉又回到了長安。
李白的這首《哭晁卿衡》固然是聽到了誤傳的兇訊而寫的,但實在地表達了掉掉落好友的悲哀跟兩人超出國籍的真情。